虽然华纳在宣传《好声音》时表示,这是一部冲奥电影,但只要是看过广告,并因为广告而买过东西的人应该都知道,宣传和实物很多时候都是不相符的。

    So,在《好声音》正式上映前,华纳其实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冲奥。

    而在《好声音》正式上映后,华纳觉得,这部电影可以去冲奥。

    呃……

    华纳没有小脑互搏啊,他们的逻辑没问题。

    之所以让人感到别扭,那是因为他们的思路,乃是当下人眼里的邪修。

    在当下的好莱坞里,商业片和冲奥片是有着明显界限的,最典型的特征,那便是前者的放映走的都是广排片的路子,后者的放映走的都是小而美的独木桥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区分?

    很简单——

    那就是好莱坞每年产出的电影太多了,没有一个评委能把所有的电影给看完,所以,但凡是想要冲奖的电影,那就得提前告诉评委,我们就是冲着奖项而来的,请你看看我。

    又由于这个世界上每天产出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,就算你登报说我们要冲奥,评委也不一定看得到,So,经过多年磨合,约定俗成的业内暗示便出现了,那便是‘抛弃观众’。

    当一部电影在上映时选择了大规模放映的路子后,片方追求的肯定就是票房了,在此情形下,片方在制作时肯定会优先考虑商业性,因此,这部电影的立意一般就不会很高。

    可当一部电影有胆抛弃大众市场时,不管这部电影拍的到底好不好,至少片方和导演是有个性的,这种人是能追求艺术的,那在审片时直接盯着它们看,便能节省一堆的时间。

    咳,实话实说啊,这种思路其实挺扯淡的。

    但当所有人都在这么干时,你不随大流你就是奇葩。